期刊简介

               本刊系由中华护理学会主管,山西省护理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玢阳学院共同主办的护理类学术性刊物。报道文章以护理学研究为主,涉及护理科研与临床实践的各个方面,及时反映国内外护理学科发展动态及护理专家经验荟萃,展示近年来我国护理事业飞跃发展的丰硕成果,将最优秀的护理论文介绍给广大读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单位: 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出版部门: 《护理研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649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4-1272/R

邮发代号: 22-130

出版周期 旬刊

创刊时间 1987

出版地区 山西

出版地区 山西

订购价格 700.00

杂志荣誉 连续6年获山西省一级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护理研究杂志
  • 杂志名称:护理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 主办单位: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 国际刊号:1009-6493
  • 国内刊号:14-1272/R
  • 出版周期:旬刊
期刊荣誉:连续6年获山西省一级期刊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护理研究杂志2011年第29期文章
  • 电脑绘制瞳孔比测图的方法与应用

    瞳孔观察是神经科护士病情观察的重要指标之一.以往临床上观察瞳孔多以经验性目测为主,针对目前临床低年资护士缺乏专科护理经验的实际,为了帮助专科低年资护士尽快掌握护理观察技能,提高病情观察的准确性,我们利用电脑绘制了瞳孔比测图.现将其制作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于伟玲;苏娟;王菲 刊期: 2011- 29

  • 便失禁肛周护理新方法

    老年人便失禁以往使用皮肤保护膜或鞣酸软膏保护肛周皮肤,但对于大便失禁,尤其是稀水样便的病人,其肛周皮肤时常受到粪便的浸蚀,频繁更换皮肤保护膜,频繁擦洗,不仅增加护士的工作量、卫生材料消耗和病人的经济支出,而且频繁擦洗所引起的物理刺激会使皮肤失去皮脂膜的保护.......

    作者:柏颖;郑海燕;马莉 刊期: 2011- 29

  • 自动针眼按压带的制作与应用

    输液完毕通常由病人自己或家属帮忙按压针眼,机体血管凝血需一定时间,按压不当会造成针眼处渗血和皮下血肿,因此,按压的部位、方法、时间、力度都很重要.笔者根据临床输液拔针后按压现状,设计制作自动针眼按压带,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陆涛;李红霞 刊期: 2011- 29

  • 多功能医用启瓶器的制作与应用

    目前,一次性塑料输液瓶在临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正在逐步取代玻璃输液瓶,但也有一些特殊药物仍采用玻璃瓶包装.塑料输液瓶与玻璃输液瓶存在着瓶盖包装的差异.玻璃输液瓶瓶盖采用的是铝塑组合盖包装,塑料输液瓶采用的是拉环式聚丙烯组合盖包装.......

    作者:刘国华;李永霞;贾利红;张永红;刘莉 刊期: 2011- 29

  • 英国眼科专科护士的教育、工作模式及对我国眼科护理发展的启示

    对英国的眼科护理教育和眼科专科护士的培养模式、眼科临床护理工作内容、眼科护理专家的发展以及眼科护士在全民眼健康中发挥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认为必须改变我国眼科护士的培训模式,尽快建立眼科专科护士制度,明确眼科专科护士的临床实践范围和权限,大力推动眼科护理专家的培养和认证工作,以更好地提高我国眼科护士的专业能力,促进眼科护理学的发展.......

    作者:吴燕 刊期: 2011- 29

  • 24例脑卒中病人社区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脑卒中患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很高,严重影响病人及家属生活质量.大部分脑卒中病人经过急性期治疗,病情稳定出院后回到社区继续进行康复治疗,而有效的康复治疗终能使47%~76%的病人生活自理能力达到部分或完全独立[1].2009年1月-2011年2月我们对24例脑卒中病人进行社区康复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曹丽芳;武变兰;游效娟;张斌 刊期: 2011- 29

  • 健康信念模式在社区空巢老人健康行为干预中的应用

    健康行为是指个人为维持或提高健康水平,达到自我实现和满足而采取的一种自发性的、多层面的行为[1].不良健康行为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危险因素,也是导致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2].大量研究表明[3-5],良好的健康行为可延缓伴随老龄化而来的疾病和失能,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改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建凤;李志菊;汪星;王惠明;王芳云;王素真;江梅 刊期: 2011- 29